血压高这三个字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但你知道吗,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。更让人担心的是,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已经超标了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沉默的健康"。
早上起床总觉得头晕乎乎的?工作到下午太阳穴一跳一跳地疼?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,很可能就是高血压的早期信号。有的人还会觉得后脑勺发胀,或者莫名其妙的心慌。但这些症状有个特点——来得快去得也快,所以经常被忽视。
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,很多高血压患者根本没有任何不适感。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常说高血压是"无形的"。好的办法就是定期测血压,家里备个电子血压计,每个月测几次,数据不会骗人。
正常血压应该是多少?记住了:收缩压()<120mmHg,舒张压(低压)<80mmHg。如果多次测量都超过140/90mmHg,那就确诊高血压了。
在医院测血压时,不少人会出现"白大褂高血压"——一见医生血压就升高。这种情况建议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,才能真正反映你的血压状况。
为什么现在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?这6个因素常见:
1. 遗传因素:父母有高血压,子女要格外注意
2. 吃得太咸:每天盐摄入超过5克就会增加风险
3. 长期熬夜: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要当心
4. 缺乏运动:久坐不动会让血管弹性变差
5. 肥胖问题:尤其是腰粗肚子大的苹果型身材
6. 长期压力大:焦虑紧张会让血压持续升高
刚发现血压偏高怎么办?先别急着吃药。轻度高血压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节:
饮食上记住"DASH饮食法":多吃蔬菜水果、全谷物、低脂乳制品,少吃红肉和甜食。特别要注意控盐,做饭用限盐勺,少吃腌制食品。
运动方面推荐"333原则":每周少运动3次,每次30分钟,运动时心率达到大心率的70%左右(简单的算法是170减去年龄)。快走、游泳、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如果医生建议用药,这几点一定要记住:
1. 不要自己随便停药: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,停药容易反弹
2. 定期复诊很重要:少每3个月要查一次血压和药物反应
3. 留意副作用:比如脚踝水肿、干咳等,要及时告诉医生
4. 联合用药更有效:有时需要2-3种药物配合使用
长期高血压不治疗,受伤的就是这几个器官:
心脏:会导致心肌肥厚,终可能心衰
大脑:增加脑梗、脑出血风险
肾脏:慢慢发展成肾功能不全
眼睛:引起视网膜病变,影响视力
所以千万别觉得"现在没感觉就不用管",等有感觉可能就晚了。
自己在家测血压要注意:
1. 测量前5分钟,别憋尿
2. 袖带要和心脏平齐
3. 次测量数据不准,建议隔1分钟再测一次
4. 记录每次测量的时间和数值
5. 好选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测量
高血压虽然常见,但完全可防可控。关键是早发现、早干预。从今天开始,关心自己的血压数字,就是对自己健康好的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