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性皮肤病种类很多,主要包括细菌感染、真菌感染、病毒感染等。常见的有脓疱疮、丹毒、手足癣、带状疱疹、疥疮和寻常疣等。这些皮肤病不仅影响外观,还可能带来瘙痒、疼痛等不适,时甚会引起全身性症状。
细菌感染如脓疱疮,通常表现为红肿、脓疱,多见于儿童面部和四肢;真菌感染如手足癣,常见症状为脱皮、水疱和瘙痒,好发于手脚部位;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,特征为沿神经分布的红斑和水疱,伴有明显疼痛。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,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。
治疗方法根据病因不同有所区别。细菌感染多采用抗生素药膏或口服药物,如莫匹罗星软膏;真菌感染需用抗真菌药物,如特比萘芬乳膏;病毒感染则常用抗病毒药物,如阿昔洛韦。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也常用于辅助治疗。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疗,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。
预防感染性皮肤病,需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拖鞋等物品。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、健身房,尽量穿拖鞋以减少真菌感染风险。日常饮食宜清淡,多摄入维生素丰富食物,增强免疫力。如出现皮肤异常,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护理,避免搔抓导致感染扩散。
很多人认为皮肤病会自行好转,但感染性皮肤病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加重或传染他人。另外,激素类药膏不可随意使用,可能掩盖病情或导致耐药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并完成整个疗程,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应过早停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