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突然觉得牙齿酸痛?喝冰水时牙齿一阵刺痛?小心,这可能是龋齿在敲门。作为困扰90%成年人的口腔问题,龋齿其实就藏在我们每天的饮食习惯里。
近接诊的女士就是典型例子。32岁的她每天靠咖啡续命,办公桌上永远放着巧克力,近发现大牙上出现褐色斑点,检查才发现已经形成龅洞。像她这样的上班族不在少数——用甜食提神、把碳酸饮料当水喝、刷牙草草了事,都是龋齿喜欢的"培养皿"。
每当你吃完蛋糕,口腔里的变形链球菌就会狂欢。这些细菌把糖分解成酸性物质,像微型电钻一样腐蚀牙釉质。刚开始只是牙面发白,慢慢变成黄褐色,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黑洞。更可怕的是,这个过程往往不痛不痒,等你发现时可能已经伤到牙髓。
值得注意的是,黏性食物比普通糖果更危险。牛轧糖、软糖这类食物会黏在牙缝里,持续供糖长达数小时。有实验显示,吃完太妃糖后2小时,口腔pH值仍处于危险水平。
很多人以为"不吃糖就不会蛀牙",其实米饭、面包等碳水化合物同样会被分解成糖。还有家长觉得"乳牙坏了没关系",殊不知乳牙龋坏会影响恒牙发育,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。
另一个常见错误是"出血就不敢刷牙"。牙龈出血往往是菌斑堆积的信号,这时候更该认真清洁。建议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,特别注意清洁后牙和牙龈边缘。
口腔科医生有个"12小时法则":食物残渣在口腔停留超过12小时,菌斑就会开始矿化形成牙石。所以早晚刷牙不是形式主义,而是给牙齿上保险。特别提醒睡前刷牙更重要,因为夜间唾液分泌减少,细菌更活跃。
如果实在来不及刷牙,可以先用清水漱口,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。随身带牙线也是个好习惯,能及时清理牙缝里的"漏网之鱼"。
初期龋齿可能只是牙釉质脱矿,这时候用含氟牙膏还能帮助再矿化。但如果形成了龅洞,就必须要处理了。现代牙科常用的树脂填充技术,15分钟就能完成补牙,材料颜色还能匹配天然牙色。
需要提醒的是,有些患者觉得"补完牙就万事大吉",其实补牙材料边缘可能产生微渗漏。好每半年检查一次,及时发现新形成的龋齿。对于频繁长龋齿的人群,可以考虑做窝沟封闭或定期涂氟。
牙齿就像身体的守门人,一口好牙不仅能享受美食,更是健康的重要指标。从今天开始,放下那罐碳酸饮料,饭后认真漱口,你的牙齿会感谢这个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