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刷牙时牙龈出血,或者吃东西牙齿有些松动,反应就是上火了。其实这很可能是牙周炎在作怪。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,在我国成年人中发病率高达80%以上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多。
我们的牙齿不是直接长在牙槽骨上的,中间还有一层叫"牙周膜"的组织。牙周炎就是这些支持牙齿的组织发生了炎症。刚开始可能只是牙龈红肿、出血,如果不及时治疗,炎症会向下发展,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引起牙周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:一是口腔卫生不好,牙菌斑堆积;二是全身因素,比如糖尿病、吸烟等都会加重病情。
早期的牙周炎症状很容易被忽视:
- 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出血
- 牙龈红肿、发亮
- 口腔有异味
- 牙齿对冷热敏感
发展到中期就会出现:
- 牙龈萎缩,牙根暴露
- 牙齿松动
- 牙齿移位,出现缝隙
治疗牙周炎要根据病情程度来定:
轻度牙周炎:通过洗牙去除牙结石,配合正确的刷牙方法就能控制。
中度牙周炎:需要做龈下刮治,清除牙根表面的牙菌斑和结石。
重度牙周炎:可能需要手术治疗,甚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。
预防牙周炎其实并不难,关键是要坚持:
1. 每天少刷牙2次,每次不少于3分钟,要使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
2.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,这是刷牙无法替代的
3. 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,预防牙结石堆积
4. 戒烟、控制血糖,这些全身因素也会影响牙周健康
很多人对牙周炎存在误解:
误区一:牙龈出血是上火,喝点凉茶就行。其实这是炎症的表现,需要治疗。
误区二:牙齿松动就该拔掉。实际上很多松动牙齿经过治疗是可以保留的。
误区三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。牙缝变大是因为洗掉了原先填塞在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牙结石。
如果放任牙周炎发展,后果会很:
- 牙齿松动脱落,影响咀嚼功能
- 牙槽骨吸收,将来做种植牙都困难
- 可能引发全身疾病,比如心脏病、糖尿病等
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及时就医:
- 牙龈出血超过1周不缓解
- 牙龈肿痛
- 牙齿松动或移位
- 牙齿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
牙周炎是慢性病,治疗需要长期坚持。早期发现和治疗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省下不少治疗费用。关爱牙齿,从关注牙龈健康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