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次听到“银屑病”这个词时,会误以为这是普通的皮肤过敏或湿疹。其实,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,覆盖着银白色鳞屑。它不传染,但反复发作的特点让许多患者备受困扰。今天,我们就来银屑病的成因、症状以及科学的应对方法。
银屑病的典型表现是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,表面有厚厚的银白色鳞屑,轻轻刮擦会有细碎的皮屑脱落。这些斑块常见于头皮、肘部、膝盖和腰部,的甚会扩散到全身。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瘙痒或疼痛感,尤其在冬季干燥时症状可能加重。值得注意的是,银屑病并非单纯的皮肤问题,约有30%的患者可能出现关节肿痛(银屑病关节炎),长期不干预还可能影响代谢健康。
银屑病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但研究认为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:一是遗传,约40%的患者有家族史;二是免疫系统异常,体内T细胞过度活跃导致皮肤细胞增生过快;三是环境诱因,比如精神压力、皮肤外伤、感染(如链球菌性咽炎)、吸烟或酗酒等。需要强调的是,银屑病不是“免疫力低下”,而是免疫紊乱,盲目进补或滥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可能适得其反。
典型的银屑病通过皮肤科医生的肉眼观察即可初步判断。如果症状不典型,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皮肤活检——取一小块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。对于疑似关节受累的患者,还可能安排检查(如类风湿因子)或影像学检查(X光、超声)。这些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类似疾病,比如湿疹、玫瑰糠疹或关节炎。
银屑病虽无法,但科学干预能有效控制症状:
1. 外用药膏:轻中度患者,如糖皮质激素、维生素D3衍生物(卡泊三醇)、他克莫司等,能缓解炎症和鳞屑。
2. 光疗:窄谱中波紫外线(NB-UVB)对大面积皮损显著,需在机构定期照射。
3. 系统药物:适用于中重度患者,包括甲氨蝶呤、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,需严格监测肝肾功。
4. 生物制剂:针对特定炎症因子(如TNF-α、IL-17)的治疗,起效快但费用较高。
特别注意:网络流传的“偏方”或“药”可能含激素或重金属,滥用会导致皮肤萎缩或病情反弹。
除了规范治疗,日常护理同样重要:
- 保湿:每天涂抹无香料的润肤霜(如凡士林、尿素霜),洗澡水温不超过38℃;
- 避免刺激:穿宽松棉质衣物,减少搔抓,外伤可能诱发新皮损(同形反应);
- 调节心态:压力是常见诱因,可通过运动、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;
- 戒除不良习惯:吸烟、酗酒会加重病情,肥胖者也需控制体重。
误区1:“银屑病会传染”:不会!握手、拥抱甚共用毛巾都不会传播。
误区2:“海鲜和羊肉是发物”:除非个体明确过敏,否则无需刻意忌口,均衡饮食更重要。
误区3:“晒太阳越多越好”:适度日光有帮助,但暴晒可能灼伤皮肤或诱发复发。
银屑病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患者不必因皮损自卑,更不要病急乱投医。选择正规医院皮肤科,制定长期管理方案,完全可以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。如果您或家人有相关症状,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,越早干预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