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感觉心慌手抖、体重莫名变化?皮肤突然变差或是不规律?这些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内分泌失调信号。作为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之一,内分泌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态。今天我们就来,内分泌科究竟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。
很多人次踏进内分泌科诊室时都会疑惑:我这毛病归这儿管吗?其实内分泌系统就像身体的指挥官,通过甲状腺、胰腺、肾上腺等器官分泌激素,调控着新陈代谢、生长发育等重要功能。当出现持续性的疲劳乏力、突然消瘦或发胖、多饮多尿、脱发、女性紊乱等情况时,就该考虑挂内分泌科的号了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,糖尿病、甲状腺疾病这类慢性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。有位38岁的患者就因为长期忽视口渴症状,确诊时血糖已经爆表。现在他每月定期复查,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,血糖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。
现代内分泌科的诊断早已不是简单的抽血化验。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像佩戴手表一样连续监测14天血糖变化;骨密度检测能评估骨质疏松风险;甲状腺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技术,连1毫米的结节性质都能判断。这些检查通常不需要住院,门诊就能完成。
记得前段时间接诊的一位更年期女性,通过激素六项检查结合症状评估,发现她同时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雌激素缺乏。针对性的联合用案,三个月后就让她摆脱了潮热失眠的困扰。
内分泌疾病治疗忌讳千人一方。同样是糖尿病,年轻人可能适合胰岛素泵治疗,而老年患者则要重点防范低血糖风险。甲亢患者中有的人适合药物治疗,有的则需要碘131治疗,关键要看具体病情。
近科室接诊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就是个典型例子。初期甲亢阶段需要用抗甲状腺药物,等到转为甲减时又要及时补充甲状腺素。整个治疗过程中,医生会根据每月复查的抗体水平和激素指标随时调整方案,患者现在各项指标都已正常。
内分泌疾病多数需要长期管理,这就考验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。我们会为糖尿病患者配备动态血糖仪,教他们看懂食物升糖指数;给甲状腺患者制作服药提醒卡;为骨质疏松患者设计适合的运动方案。很多患者反馈,掌握了这些自我管理方法后,复诊次数反而减少了。
有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例子特别让人欣慰。通过营养师制定的个性化食谱和运动计划,她整个孕期血糖控制良好,后顺利生下健康宝宝,产后血糖也自然正常。
如果怀疑自己有内分泌问题,就诊前可以先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规律,拍下近期的体检报告。初次就诊好空腹,方便做相关检查。已经确诊的患者要记好用药时间和剂量,复查时带上既往检查单作对比。
记住,内分泌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好。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异常时,别犹豫,及时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才是明智之选。毕竟,把激素水平调整到佳状态,整个人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