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朋友打球摔伤了手腕,拍片显示桡骨远端骨折。看着他绑着石膏还要上班,忍不住想起自己十年前次骨折的经历——当时因为不懂护理,期多遭了一个月的罪。今天我们就来骨折那些事,从诊断到,全是你能用上的干货。
很多人看到骨头变形就自己上手掰直,这是危险的错误操作。去年有位50多岁的阿姨,摔跤后自己把错位的小腿骨"复位",结果造成神经血管二次损伤。正确的做法是:立即停止,用硬纸板或书本临时固定伤处,冰敷20分钟后送医。记住三个不要:不要热敷、不要、不要乱涂药膏。
急诊科医生通常会先做触诊和X光片,但有些裂缝骨折初期拍片可能看不出来。上周遇到个病例,患者脚踝扭伤后次X光未见异常,但持续疼痛,医生建议三天后复查CT才发现细微骨裂。如果伤处一周后还肿痛,记得主动要求做磁共振,这个检查对软组织损伤更敏感。
很多人以为打了石膏就能自然愈合,其实护理不当会导致后果。建议:抬高患肢时要用枕头垫在整条手臂/腿下方,只垫手腕或脚踝反而影响回流。保持石膏干燥可以套保鲜膜洗澡,但出现持续刺痛、皮肤发紫或石膏松动,必须24小时内复诊。儿童骨折尤其要注意,他们的骨头生长快,通常3-4周就要调整固定器。
拆掉固定装置才是考验的开始。临床发现约40%的患者因害怕疼痛不敢,终导致关节僵硬。曾在科见过一位股骨颈骨折的老人,因为长期卧床不敢动,后来膝关节度只剩正常人的三分之一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"疼痛可忍受范围内"的被动,像手指骨折可以每天用健侧手帮忙做握拳练习。
钙片不是吃得越多越好!过量补钙可能引起结石。营养科医生推荐:每天500ml牛奶+1掌心大小的豆制品足够,同时要搭配维生素D(每天晒20分钟太阳)。有位健身教练骨折后狂吃蛋白粉,结果尿酸飙升引发痛风。其实普通成年人每天1-1.2g/kg体重的蛋白质摄入就足够骨骼修复。
这个要看骨折类型和位置。指骨这类小骨折一般6周后可以循序渐进,但承重骨如胫骨少要3个月。有个血的教训:羽毛球爱好者林先生,锁骨骨折8周后自以为,接高远球时再次骨裂。建议重返运动前一定要做骨密度检查和肌力测试,医生确认骨痂形成良好再开始训练。
骨折是个系统工程,去年卫健委数据显示,规范治疗能使愈合周期缩短15%左右。如果正在经历骨折,记得定期随访拍片,千万别凭感觉判断愈合情况。后送大家骨科常说的话:骨头是有记忆的,你认真对待它,它就会好好回报你。